近日,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结果,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孙青老师及其英语教研团队的课题“有担当、散发光”获得高职组二等奖。这一课题不仅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,打造出英语专业精品课堂,还把价值观、世界观、人生观的塑造融入到专业课中,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,实现“专业+语言+思政”三位一体的融合。
那么,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公共课有怎样的特色,又是如何唱响专业与思政的协奏曲呢?记者来到了孙青老师的英语课堂。
“Are they successful?”课堂上,老师孙青一边向学生展示校园中清洁工、保安等普通劳动者的照片,一边提出“他们是否成功”的问题。一阵沉默和思索后,学生们纷纷用英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态度。在这之前,这些学生已就“成功是什么”进行了分组讨论,并通过人机游戏的AI对话解决了情景交际中遇到的发音、词汇和句型问题。
“成功的话题并不新鲜,但在网络声音嘈杂的当下,我希望引导他们摒弃单一的成功标准,树立对不同职业劳动者的尊重,激发应有的感恩情怀。”据孙青老师介绍,课堂上会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和层层递进的问题,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和思政元素的双重渗透。
创新教学形式,把做人的基本道理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英语学科中,是该校英语课堂的一大特点,也是课程思政应用的典范。
在采访中,孙青老师说道:“我希望我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英文素养,更能培养他们包容和全面的价值观。”因此,孙老师在英语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,紧密结合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,适时融入时政热点,或与学生心态、职业、价值观等相关联,使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、文化育人浑然一体,而并非刻意呆板的说教。
据了解,孙青老师的英语教学以培养中国青年责任担当为根本任务,围绕“齐家•修身”的素养目标设计,以“散发光,做有担当的中国青年”为主题开展六个子任务,通过“学、导、练、展、爱、思”六个环节的教学,将英语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,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听、说、读、写应用能力的同时,注重学生自信与创新的培养,促进学生品德修养和价值观的塑造。
事实上,不仅仅是英语课,在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,用思政元素点亮专业课已常态化。在此次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捧回的2个二等奖和5个三等奖课题中,就有不少课题在立足高品质专业教学基础上,不断承担起课堂的育人功能,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、相得益彰。这也是该校“三融三创”大思政育人格局取得一定成绩的有力佐证。
近年来,该校积极推动大思政建设,构建了思政与课程相融合、思政与社会实践相融合、校园文化与思想教育相融合,及创精品课程、创精品讲堂、创精品活动的“三融三创”大思政育人格局,课程思政作为“第一融”,更是在不断深耕细作,提升铸魂育人质效。
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,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,即实现知识传授、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。但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课程与思政叠加,而是两者的深度融合。因此,要避免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“两张皮”或为思政而思政,就要高度融入教材,不断尝试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,以入脑入心的方式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。在这方面,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不断创新探索,强化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,最终发挥出了课程思政的“灯塔”指引作用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